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诗曰:
魔亦成佛道,空仍结色胎;
苦中来作乐,笑处却生哀。
聚散如飘火,衰残似死灰。
幻缘成一刹,春到百花开。
却说泰定不见了慧哥,凄凄惶惶,上大路找寻。
只见千军万马,前是逃民,后是金兵,那里去找。
走了几日,也没人理睬他。
见金兵进了淮安,杀掳的男妇无数。
他不敢进城,往城南一路大宽转走,只在乡村里乞化,不敢近官路上来。
大凡人到乱中,心里如迷如梦,还有甚么主意,不过是这村里一日,那村里一夜,敲声木鱼,讨饭而去。
也是水尽山穷,到了绝处,自然生出机会来。
却说云娘剪发之后,拜这老尼姑为师,起个法名叫做静慈;把一件白布衫染成皂色僧衣。
卢氏做了一顶僧帽、一双僧鞋送来,姊妹们痛哭一场,留下细珠作伴。
卢氏还住在村里,白日里送米送柴,不住的往来;怕村里有兵,也换了一身旧衣,扮做贫婆,也在庵里歇宿。
那日,天假其便,云娘叫细珠将金环一双上村里去卖几贯钱来籴米:“我还留这环子做甚么。”
称一称,重一两,“随你寻主儿,或卖或当,不拘是银子、钱,换这米来,等平定了再处”
。
细珠拿着环子道:“这乱荒荒的,知是那里去卖?大人家都逃了,那里有买金子的?”
云娘也是寻思。
老师父道:“如今这湖心寺造掺金佛像,正找金子,只到寺里长老方丈里,便可照数换米,不必要银子另籴米去。”
细珠依言上湖心寺来。
这村隔寺不远,只有二里路,却是一条溪,在个松林子里,过去长桥,就是寺里大路。
山门大额上,写着“古湖心寺”
四字。
寺中长老法名智圆,开着丛林接众。
本寺有三百多众,每年吃米一千五百余担,还要修塔造像,放生施食,十分兴旺。
因是兵火大乱,众生遭劫,长老建了大悲的道场,日日诵经拜忏,替众生解厄。
这细珠进得山门,就有知客门道:“是那里来的?”
细珠说:“是西村李奶奶衙内白衣庵尼姑处来的,因有金环一双,要来本寺换米;不敢求多,只照换数准算吧。”
知客领到方丈,见了长老。
问讯一毕,取了汗巾,包着赤烘烘金环二只,称了称足有九钱五分。
长老也不好论价,就算了七两纹银,依市价支米。
叫知客差火工道人随着细珠交割,留细珠吃斋。
不好久住,只在禅堂上吃了一钟清茶,看这些道人量米。
只见一个道人挑着蒲团、挂着木鱼子往寺里来。
进得山门,见细珠站在韦驮殿旁,那人上下不住的打量。
但见他:身穿破衲,絮垂线断似悬鹑;头戴包巾,油漫灰残如片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