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一种妖怪想要霸占全国,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可是僵尸却做到了。
而且花费的时间可能非常短,或许不过才几十年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僵尸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首先来看,僵尸是符合第一个条件的,即在新的需要扩张的地方有其原型存在。
这点毋庸置疑,只要是由人构成的聚落,就必然存在着生老病死,这一个条件基本是可以满足的。
而第二个条件呢?在华夏大部分地区是否广泛存在着一种与僵尸相类似、相关联的信仰和文化呢?应该说这一点也是可以满足的,不过这就有提到另一种妖怪了,也就是——旱魃。
将尸体指为旱魃,在最初只是一场看上去很荒诞的集体癔症,但这实际上就已经开启了“人可以化为妖怪”
的魔盒。
虽然当明代的“人化旱魃”
传说刚刚出现时,它还是一种只能乖乖地躺在坟地里任由人宰割的妖怪,和普通尸体没什么两样,只是会致旱而已。
但到了清代,在各种曾遇见亦或斩杀过僵尸的道士的笔记里出现的旱魃就已经开始变得活蹦乱跳,到处乱跑了。
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卷四记载云:乾隆时浙西大旱,有猎者兄弟二人至临安龙湫,见岩中一物跃出,形似人而独足,额生一目,口大如箕,以药矢射之而毙,于是大雨滂沱。
袁枚的《子不语》卷十八中提到:旱魃分为两种,猱(音挠)形披发一足行者,为兽魃,缢死尸僵出迷人者,为鬼魃,获而焚之,足以致雨。
乃奏明起棺,果一女僵尸,貌如生,遍体生白毛,焚之,次日大雨。
又,《续子不语》卷三云:(旱魃)一种似兽,一种乃僵尸所变,皆能为旱,止风雨。
惟山上旱魃名格,为害尤甚,似人而长头,顶有一目,能吃龙,雨师皆畏之。
见云起,仰首吹嘘,云即散而日愈烈,人不能制。
或云:天应旱,则山川之气融结而成。
忽然不见,则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其中第二条记载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已经开始将旱魃和僵尸混为一谈在说了,而且文中所谓的“僵尸”
更像是指妖怪的“原形”
,旱魃才是这种妖怪真正的名字。
也就是说,在最初,“僵尸”
不过是指旱魃的基本属性,虽然她可以做到“外出迷人”
,但人们主观上仍是认为她是可以导致大旱的旱魃,而非是一种独立于旱魃之外的妖怪,也就是僵尸。
这一时期,可以看做是旱魃和僵尸相互纠缠的一段时期。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再举一些,如和袁枚基本处于同一时期的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里,一则关于僵尸的故事的最后,老僧人就曾对惊魂未定的客人道:“怪底一夏无雨,此魃为虐也。”
——而他口中的魃,却分明是一只“举体白发长寸许,巨口过腮,十指坚甲如鹰爪。”
的僵尸。
而纪晓岚在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里也曾提到:“(旱魃)其一为久葬不腐者,变形如魑魅,夜或出游,逢人即攫,或曰:旱魃即此。”
旱魃和僵尸,也是当作一回事来说的。
很明确的表示,僵尸的前身是由旱魃转变而来,但又不完全是。
在明末时期,天下大旱民不聊生,且有外敌入侵内部不稳的情况下,第一批僵尸在江南地带诞生了,由于当时环境不仅妖怪百出,恶鬼横行,各正派人士都要面对家门前的妖魔鬼怪,无法顾暇下,导致僵尸得到了一段安稳的发育期,随后更是凭借着由北往南迁徙的饥民数量让其僵尸数量达至鼎峰。
最重要的是,更有些饥民实在无路可走,无粮可食,又想保命,便自愿被僵尸吸食自己的血液,并加入它们其中一员。
清初时代得到稳定,要不是前人为苍生,不惧生死般前仆后继,在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下不断摸索如何攻击僵尸,如何治疗尸毒入体。
:()一身神通的废材道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