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范晔的船队在齐州境内停了下来,准确的说是在荏平附近停了下来,一方面是飞报朝廷,要求朝廷向北魏抗议,就拓跋那擅自派兵袭击范晔船队的事情要北魏皇帝拓跋焘给一个说法,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是惯例,现在是北方首先遣使求和,然后又是北方派兵攻击南朝使者,而且是跨境攻击,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算是刘义隆借机发难全面开始战争也是说得过去的,在拓跋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保障使者的安全之前,范晔停下来那是理所应当。
同时,范晔向朝廷写奏章弹劾邹县县令颜竣管理边境松弛,放任北虏近万人入寇而毫无所觉,是乃尸位素餐之辈,这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颜竣在历史上和他的上司南豫州刺史刘骏关系极为融洽,但是今世显然不同,刘骏肯定对杨小瓜更亲近一些,再加上颜家和太子走的很近,所以刘骏对颜某人的亲近更多是给别人看的,并没有真的当作心腹,现在既然范晔弹劾,刘骏就乐得装傻,不但不求情,还上表请罪,说自己一时糊涂,安排边境守卫不当,请皇帝治罪。
刘义隆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很喜欢,但是并不猜忌,他知道这个儿子打仗和治理地方很有一手,所以就有意放权把他扔到地方,在自己的角度上讲,儿子远离中枢,不给他抢皇位的机会就够了,对于刘骏的军权政权干涉不是很明显(暗地里的牵制肯定是有的,比如派颜竣这个太子党去刘骏的地盘,派柳元景这个刘义恭的亲信去刘骏手下掌兵权都是。
)于是皇帝并没有斥责刘骏,温言抚慰了一番,就把颜竣调去益州,做周籍之的幕僚去了。
在颜峻受到处分后,刘骏立刻调悍将马锺北上邹县,任自己的前军将军,虎贲中郎将,驻扎邹县,不受平原郡辖制,这才解决了边境上的不安,本来出了这档子事儿,平原郡守孙立志以为会被牵连,现在既然没事儿,一个小小邹县,让出去了又能怎样,乐得把边境防卫交给别人,自己还安心些。
拓跋焘的反应就比较慢了,这个也正常,毕竟路途遥远,虽然有八百里加急这东西,但是外交上的事情都是越慢越好的,所以足足拖到了五月,眼看到了夏天这才有所回应,说拓跋那是擅自出兵巡边,一不小心越境,误以为南朝船队是要进攻,于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错误的战争,既然拓跋那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北朝对此只能深表遗憾,但是两国之间的和平不希望因此受到干扰,希望南朝使者摈弃前嫌,继续前往洛阳,商量结亲大事。
对于这种不疼不痒的话,范晔诸人早就猜到了,而朝廷中激烈的主战派,比如侍中江湛就大肆抨击,说北虏无信小儿,应征讨以振国威,而太子刘劭则是坚定的反战派,在朝堂上和江湛对骂,说对方蝇营狗苟,贪权好战,要把国家置于个人的野心之下云云,吵得不可开交。
皇帝刘义隆本身自然是想打仗的,但是现在时机不到,准备还不够全面,只能暂时隐忍两年,所以就赏赐了江湛,同时宣布搁置争议,以和谈为主的方针,要求北方做出安全保障,然后就派范晔继续出使。
在此期间,确认了裴方明的功绩,正式任命为齐州刺史,刘真道前者贪酷,本已是死罪,朝廷宽宥,现在不思悔改,反而勾结外敌谋害朝廷使者,罪不可恕,判弃市,家产充公,家属入官,负责查案的是着名的硬派老臣何尚之,他又从刘家搜到与沈演之的通信,并不隐瞒,直接就报告了皇帝,这个何尚之一向耿介,谁都不怕,反而深得皇帝信任,看到这些信件皇帝大怒,但是想想又给压下来了,他觉得沈演之和范晔一开始就有矛盾,所以做一些事应该是出于私怨,不是真的想造反,不过左卫将军这样重要的位置如果有一个不识大体的人来担任,他的忠心确实不大敢于相信,于是委派沈演之做了梁州刺史,直面北魏军队,以观后效。
老将沈演之被调离中枢,抑郁不得志,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将领,并不喜欢打仗,所谓的粗鲁和耿直更多的是一种保护色,现在被派去前线,就很不满意了,没过几年就生病死去了,这是后话。
北魏方面为了表达诚意,就委派了永昌王拓跋仁做特使来陪同范晔去洛阳,拓跋仁是主战派的首脑之一,有他在,其他人就要考虑一下,不能把自己人也干掉,范晔一行就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又过了半个月,拓跋仁来到济州的所在地卢县,和范晔见面之后一同登上新的官船,这才浩浩荡荡继续向着西南的洛阳进发。
洛阳并不是北魏的首都,北魏的首都是大同,但是当北魏的政策方向从北转向南的时候,或者说从柔然转向刘宋的时候,政治中心就自然而然向着洛阳转移,真正的迁都是在几十年后拓跋晃的孙子孝文帝拓跋弘的时候,不过,现在其实已经开始逐渐做出变化了,拓跋焘更多的时间待在洛阳的临时行宫办理政务,太子拓跋晃留在大同监国,形成了两个小圈子。
,!
自从五胡乱华以来,洛阳多次更换主人,不断被损毁,只是后期先后被刘宋和北魏掌控之后,政局较为稳定,开始修复,现在的洛阳虽然比不了东汉灵帝时期的辉煌,至少也有一些都城的气概了。
进了洛阳,自然有北魏负责礼仪的人接待,入住到宾馆里边,大队人马加在一起两千多人,整个把迎宾馆全包圆了这才住下。
次日,拓跋焘在行宫召见了刘宋的使者和北魏一方负责谈判的诸人。
按照礼仪参拜了之后,大家就席地而坐,拓跋焘安排酒宴。
杨小瓜此前虽然和太子拓跋晃一起厮混了很久,但是拓跋焘却是第一次见,看他和拓跋晃的相貌确实有几分相似,相对更粗壮一些,高鼻梁大眼睛,很彪悍的虬髯,挺威武的一个将军的的样子,暗暗点头,确实比他的太子更男人一点点,不过,拓跋晃这家伙已经很多年不见了,据说儿子一大堆了,说不定也长残了,变成糙老爷们了,谁知道呢。
正在瞎琢磨呢,就看见对方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端着酒碗慷慨陈词。
杨小瓜不认识对方,就看见对方叽哩哇啦一顿说,也听不懂鲜卑话,只是睁大眼睛瞅着,看风景一样。
然后就看见一帮北魏大臣是哈哈大笑,很纳闷,就问身边的翻译,“这货说了啥?”
翻译一脸愤慨之色,咬牙切齿说道,“他是弘农公奚他观,他说久闻南朝孱弱,喜欢音乐,想请南朝使者弹奏一曲为可汗寿。”
“喔,原来如此,不过是老掉牙的赵王为秦王鼓瑟的段子罢了。”
杨小瓜不以为然。
范晔那是啥人,高雅之士,啥是高雅,就是会装叉,那也是损人不皱眉的人物,那能吃这一套,就站起来说,“本官善抚琴的名声想不到连北朝山野村夫都知道了,真是不胜荣幸,只是光有音乐没有歌舞就太枯燥了,听说草原上的牧马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擅长歌舞,既然是为了可汗寿,那么本官弹琴,就请各位北朝官员伴之歌舞,一表对你们可汗的忠心,如何?”
这话一说,北边马上没人笑了,南朝官员们也不笑,都是很优雅的用鹅毛大扇摇动遮脸,只是肩头的抖动那是什么鬼?这话太损了,首先说牧马人都会歌舞,这句话当然没错,直到二十一世纪,判断民族的标准也是看跳舞,汉族人就是没天赋,而草原民族那脖子一扭的动作绝对是天生的无法复制。
问题是说的是牧马人,而这些家伙早就脱离那个阶段自己认为自己是城里人了,是贵族了,现在还被人当成牧民,那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这还不算,后边那一句更是扎心一刀,为了你们家可汗祝寿(祈福的意思),你们的忠心就在这歌舞里了,谁不唱不跳就是不忠心,这大帽子一扣想推辞都不行了,全体朝堂上的人不由得心中大骂,奚他观这个蠢货,自己半瓶子醋还敢卖弄,现在好啦,大家一起出洋相扮小丑,不干还不行,现在大汗的脾气实在是说不上好,连那么器重的崔浩都满门抄斩了,还连带杀了柳家卢家,加在一起将近十万人呢,虽然大家平时争宠恨不得对方死全家,但是这么大规模的杀戮,也让这些鲜卑贵族不由得胆寒。
拓跋焘一开始只是看热闹,他知道奚他观只是个蠢货,匹夫之勇好勇斗狠之辈,出来杀杀南朝人的面子也好,但是范晔的回击他也不会生气,因为都是为了他自己嘛,无论怎样都不吃亏,只是看到这些贵族的反应,他就不由得心中暗恨了,这都是什么吗,为了朕的祈福,你们连歌舞都不愿意吗,你们这帮子家伙,才离开草原几天呀,就把面子看的比忠诚还重要了么?真是岂有此理。
想到这里,拓跋焘不由得闷哼一声,把酒樽用力一顿,表示不满。
身边的大宦官宗爱看见了,心中明镜一样,皇上这是不乐意啦,在这样僵持下去,恐怕要杀人了,于是站了出来说道:“范大人所言极是,为我陛下寿,就请范大人抚琴,我愿领舞,请各位大人跟随!”
范晔微笑,心说想不到这么简单的离间计竟然还起作用了,就吩咐手下人,“取我琴来。”
他们这类文人,走到哪里都喜欢弹一曲,所以随身就带着琴,从人下去没多久就取了过来,范晔就谈了一曲阳春白雪,这曲子很吉祥,挑不出毛病来,可是跟着一起跳舞的这帮达官贵人就倒了霉,因为这个曲子追求的是高雅清扬,那跳舞的应该是敦煌飞天那样的美女才合拍,可是这帮鲜卑人,那纯粹是一群野兽,当你看到野兽们轻歌曼舞搔首弄姿的时候,你的感受是啥?可想而知。
不过,坐在上边的拓跋焘却并不体谅属下的苦恼,反而有一种看到宋小宝说自己独宠后宫的违和感,那真的是捧腹大笑,开心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