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协议转让潮隐秘链条探析近年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显着的协议转让潮,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通过与私募机构签订协议,频繁转让其持有的股份。
这一现象不仅在市场上引发了高度关注,也让投资者对协议转让背后的深层逻辑产生疑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动因、风险及市场对策。
一、协议转让潮的现状与背景自2024年5月中国证监会推出史上“最严”
减持新规以来,协议转让作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重要形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根据统计数据,自5月24日新规实施至12月13日,已有389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协议转让计划,平均每月有40余家股东计划逐步减持。
这一趋势的背后,折射出私募机构在市场中的活跃角色。
以学大教育为例,股东紫光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6162万股股份以每股40302元的价格出售给南京星纳赫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减持比例高达5。
这种大规模的股份转让并非偶然,反映出私募基金在资本运作中的新模式。
二、协议转让的优势协议转让相比于传统的二级市场减持,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合规性。
首先,协议转让在手续上相对简化,股东可以与受让方根据实际情况商议股份转让的价格与数量,避开了市场的直接冲击。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因减持所导致的市场波动,还对维护上市公司的股价稳定尤为重要。
其次,协议转让在时间上也更具灵活性。
通过提前议定,可以避免大宗交易带来的一系列限制,使得减持过程更加顺畅。
此外,协议转让方案设计比较灵活,受让股份的数量和价格都可以协商确定,更好地满足交易双方的合理需求。
三、私募机构的角色与代持现象随着协议转让的普及,部分私募机构利用这一政策玩起了“代持”
的游戏。
某些机构在协议转让中,表面上承担了接盘的角色,实际上却仅仅是转移了股份的名义,仍然由大股东实际控制。
这种“代持”
的行为让股东在减持股份的过程中规避了窗口期的限制,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了私募。
由于代持行为往往处于法律规避的灰色地带,其潜在的合规风险无疑给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
具体来说,这种“协议代持”
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金往来模式:前期私募机构会支付对应股权价值的5-6成资金,大股东根据这部分资金支付利息。
等到减持完成后,收益部分大股东分给私募机构10~15。
2股权实际归属:在某些交易中,股权并没有实际转移,而是协议“代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