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当地的森林覆盖率比其它地方要少许多,地势方面还显得比较平坦。
那样的地盘,一大片又一大片被秦国用来放牧,不是开垦来进行农耕。
难道是秦国不懂得怎么过日子?其实不尽然。
秦国是从游牧转为半游牧半农耕的一个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事游牧的秦人比从事农耕的秦人数量更多,也就导致秦国中枢很难一下子就重视起农耕。
强制放牧的群体去从事农耕?真要是那么好对居无定所的人进行管理,不至于诸夏大地北方有过那么多的游牧族裔,只出现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这些超大型势力了。
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国从事农耕的人数远超放牧的群体吗?没有错,正是从商鞅变法之后。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用强制分地的方式切割了旧贵族的封地,也将大批人安置下去,他们所占据的地盘优势才得以发挥出来,又到修了郑国渠才让关中成为鱼米之乡。
仅是依靠关中的产出,其实根本不够秦国支撑一次次用兵规模庞大的征战消耗,主要是秦国还有蜀地这一个粮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当然了,蜀地优渥的农耕环境并非天然形成,事实上是跟秦地一样,经过一系列的人为建设,以相关的水利工程最为关键。
楼令肯定不是要修建郑国渠那样的庞大工程。
类似郑国渠这样的庞大工程,真不是当前的楼氏可以在十年之内完成,哪怕是晋国来进行,工程的进度很是顺利,一样需要耗时十年以上。
而晋国在自己的原始地盘上都没有搞大型水利工程,怎么可能在秦地启动那种工程呢?“我们先围绕泾水修建总长度约一百二十里的灌溉系统,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来分批完成。”
楼令说着顿了顿,一小会才继续说道:“泾水的源头在义渠人的势力范围,借那一段时间也好好来了解义渠是一个什么样的势力。”
如果说义渠人在之前以后会是秦国的麻烦,等楼氏将秦廷驱赶走,义渠要变成楼氏以后的麻烦了。
到目前为止,义渠并未与楼氏进行正式的接触,双方在边境上却是有了小规模的摩擦。
秦廷跑了,不是每一个秦人都跟着跑。
楼氏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俘虏了一定数量的秦人,后面也让一些没跑的秦人放牧部落归顺。
再加上楼氏本身就有放牧产业,之前林胡旧地与义渠有接壤,占了秦地增加接壤边境线。
放牧需要追逐水草,通常在一个地方根本待不久,需要一再更换放牧的地点。
不是每一块区域都是水草丰美,真正好的地方绝对不多。
那么,同一势力之下都会出现对草场的争夺,何况是不同势力之间呢。
所以,不会因为同一片地方换了统治者,之前没有什么矛盾,以后就不会出现矛盾。
哪怕是楼氏没有放牧产业,难道还能够忍受义渠的部落一再过界放牧吗?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一搞,楼氏肯定要开始注重起了义渠,能够妥善交流就维持最大限度的和平,一旦义渠不识好歹则是争取一次打疼。
灭掉义渠?楼氏跟晋国遭遇的情况一致,需要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短期内不适合再大举用兵。
只不过,楼令清楚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事情的进展绝不是可以人为控制,怎么都要预先做好相关的准备。
等楼氏消化好了近期的胜利成果?有鉴于楼令知道秦国与义渠的恩怨纠葛,肯定是会想要彻底解决掉义渠。
“希望未来有那样的机会吧。”
楼令觉得晋国不会太安稳,总是会在最出乎意料的时候爆出什么雷来。
那真不是楼令尽力调和几个卿位家族就能够避免,再者说他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调和成功。
另外,晋君周越来越按耐不住,天晓得他会以什么方式来破局,重新获得属于一国之君的权力。
晋国君臣进入郑地直接往“虎牢”
行军,途中郑君嘉派来的使者团拦路。
使者乃是子孔,他极力求见晋君周,得到了接见。
“这是要不计代价求和了。”
中行偃低声说道。
晋君周接见子孔的时候,一众卿大夫皆尽在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