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想想啊,馆阁之职,能进去就说明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进去後能高升就是宰辅之臣,不能高升就是潜心治学,前有桥後有路,天底下再没有比那儿更好的地方了。
可惜他现在没资格去,不然他高低得进去混个资历。
小小苏遗憾的摇摇头,“官家好像很喜欢干这种越级提拔的事情,之前他想把你调回京还是韩相公给拦下的,不然二哥你现在可能已经变成京官了。”
大苏同样心有余悸,“还好韩相公给拦下了,不然这事儿还真没法收场。”
越级提拔其实没有什麽不妥,但是这个风气不能起,一旦越级提拔之风刮到朝堂,有才能的人不一定能升官,有关系的人一定能飞速高升。
他觉得他当官的水平也就那麽回事儿,还是按部就班的走吧。
京城他已经玩的差不多了,当京官没意思,去地方当官才最能开阔眼界。
他苏子瞻一心为民,绝对不是贪图高官名利之辈,他的毕生追求就是为百姓做实事,最好三年换个地方让他把大宋的山山水水看个遍儿。
官职高不高不重要,如果可以的话,厚禄倒是可以安排上,不然不够花。
他都那麽大的人了,老是找家里要钱怪不好意思的。
第132章
*
苏景殊去襄阳那麽多天,偶尔会趁包大人写奏疏或者狄将军送军报的时候给家里写信,因为离开的时间不算太长,所以只有他给家里写信,家里没有费劲儿的给他送信。
案子不知道什麽时候查完,正常邮驿的速度没有那麽快,可能家里的信还没送到襄阳他人就已经回了京城。
要不是因为通信不方便,他肯定能提前知道两个哥哥回家的消息。
“其实我们也刚回来没几天。”
苏轼慢悠悠解释道,“官家开制科考试应该是心血来潮,参加考试的人并不多,多是上一届的进士和等待补官的官员。
时间赶的巧,兴许到时连授官都会和新科进士一起。”
苏景殊感叹道,“官家真的好想提拔新人啊。”
“谁说不是呢。”
苏轼跟着感叹,感叹完又提醒道,“因为官家提拔新人的动作太明显,朝中老臣不太乐意,没有意外的话,你们这届的进士去的地方都不会太好。”
有新人进就得有旧人出,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不管是哪朝的臣都是大宋的臣,所以该用还是得用。
官家看上去好说话,实际上和朝臣的关系好像并不好,或者说,因为不喜欢仁宗皇帝,所以连带着仁宗皇帝的大臣也跟着不喜欢。
像韩相公包公这些朝廷重臣可以凭能力让官家抛开偏见继续任用,那些能力没那麽强还时不时犯点儿错的朝臣可没那麽好的运气,说不定什麽时候就新人换旧人把他们换下去了。
没有人愿意被换下去,所以那些被官家惦记上位子的官员肯定得搞事儿。
这是他从同年那儿得到的秘密消息,不是亲兄弟他都不敢往外说。
苏景殊:……
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加上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是吧?
“我感觉应该影响不到我们,官家又不是仁宗皇帝。”
小小苏嘟囔着编排了先帝一句,然後假装刚才什麽都没有说,催着哥哥赶紧和他一起去见家里其他人。
他说的又没错,官家不是仁宗皇帝,不至于连任命官员都要被朝臣给拿捏。
丞相枢密使之类的重臣人选要参考朝中的意见不假,但也不是朝中所有官员的任命都得经过朝臣的允许。
这里是万恶的封建社会,虽然大宋的皇帝看着都不怎麽强硬,但是那也是皇帝。
先前那麽多人反对狄将军进枢密院,结果呢,狄将军该进还是进,反对的人再多也没用。
大概是前头二三十年过的太糟心,以至于他们官家变成了个白切黑,看着温声细气没脾气,实际上最擅长笑眯眯的坑人。
朝臣吃过亏不至于不知道他们官家的脾气,新科进士大多是六品七品的官,根本影响不到京城的官员,吃饱了撑的才拿他们当筏子和官家过不去。
比起他们,他觉得制科考出来的才更可能被针对。
新科进士是离京赴任,制科选出来的大概率要留在京城当官,用脚趾头想要知道该针对谁。
“针对就针对,大不了继续外出为官。”
苏轼巴不得不留在京城,在地方当官升迁慢不要紧,在京城和同僚勾心斗角那才是要了他的老命,“景哥儿,隔壁白大侠是不是也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