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她其实很想掏心窝子跟以定国公为代表的那帮武官讲讲,不要闷头就知道练武,就知道打打杀杀,用好群众的力量才是正道。
武官不学习,不会讲道理,百姓对兵役之事心有抵触,加上这个时候军队的纪律还没有立起来,军民关系僵硬,每年徵兵的时候都是一件大难事,再加上朝廷机关已僵滞十馀年,军饷往往不能正常发放,每年逃兵就有百万数,如何整顿军队几乎是每个手握军权的人心头大事。
没人,没钱,上级传达的指令自然没有人听,就算有暴力手段,可到底法不责众,大家一起摆烂的时候,总不能把所有人都得罪完吧?
朱挽宁借着某朝后期才逐渐显现出的三支精锐部队暗暗点出当前军事体系存在的不足,但她也没写解决方案,毕竟自己只是粗浅了解,专业的事还是得专业人才来解决,再说考卷问的就是练兵之道,她答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再去赘述别的。
她写得开心了,下了考场痛并快乐地去训练场加训了,每一篇立意尖锐的作文都要有被判零分的打算,她也没觉得自己比其他人强到哪儿,只能做好自己该做的,最起码不能堕了顾小茶师父的名头。
她开心了,阅卷的考官们不开心了。
瞧瞧,这都说得什么话,倭国弹丸之地,也值得她拿来纸上评说?
齐将军,齐将军,齐将军早就因为前朝那个大奸臣被清算了,这小子是真不懂假不懂,到处夸齐将军的功绩,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还说跟蒙古打架,守甘肃边关,对于这群手中握着大黎舆图的武官来说,再看不出来不指名不道姓说的是谁,他们这些年可真是白混了!
就算这所有犯忌讳的问题不说,单说他提的那什么天雄军,全军都是将领的乡亲,那这支军队只会听一个人指挥,万一拥兵自重,这对朝廷会造成多大的威胁,他一个毛头小子他知道吗?!
第122章入
老规矩,有争议的卷子递送主考官处定夺。
定国公面前放着三份卷子,名字封装得极为细致,然而一个出自大同总兵庶三公子,从答案处处对关东地区的细致了解可以看出,一个出自两浙地带军工商人旁系,对于供应练兵军火一事阐述详细,一个额......这个看不出来来头,胡说八道得太过理直气壮,定国公再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武举生员中有这号人物。
第三份卷子按理说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毕竟前两份要么是有争议,要么是太过优秀,而第三份卷子是所有人一致认为此人嚣张,胆敢在武举策论考试中散播此等大逆不道之语。
然而可悲的是,整个考场,参加武举百馀人,称得上言之有物的,就这三份。
剩下的要么是死记硬背默写兵书,要么是纸上谈兵天马行空。
虽然大家一致认为第三份写得烂,但好歹句句属实,很多地方都经得起推敲,甚至有官员暗地里还是赞同的。
武举生员文化素养如此,再加上向来不爱惜名声,当街抢劫者有之,满口脏话者有之,科举选士的名头,到底是黯淡了武学。
定国公沉默了足足有一盏茶的功夫,虎目一抬,扫视过在场二十四位阅卷官员,淡声道:「入。
」
此言一出,众阅卷官登时提了一口气,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见定国公衣袍一摆,大步出了集中阅卷处。
武举不同于文试,一张卷子就能把考察的东西全部呈现。
策论只是第一道,也是最简单的一道门槛,武举,最终看的,还是生员的武学造诣。
策论太差的,直接筛掉,不允许进入后续武试,而定国公的这道命令,相当于直接定夺了这三人,无论策论争议如何,允许进入后续武试。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