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朱雄英也竖起了耳朵,他现在对这个温寒变特别感兴趣。
陈景恪略微整理了一下语言,才开口说道:
“温寒变顾名思义,就是整体气候偏温暖,整体气候偏寒冷。
和四季变换,昼夜交替是一样的。”
朱元璋问道:“证据呢?”
陈景恪回道:“较为明显的变化标志,温暖期河南山东地区也可以种植水稻,寒冷期淮水会结冰。”
“先秦史书被大量焚毁,可以查到的记录不多。”
“秦朝之后的历史记载较为详细,咱们就从汉朝开始说起。”
“根据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汉武帝时期,正处于由暖转寒的节点。”
“证据是,在此之前中原的农作物为稻和粟。”
“因为天气变冷,稻粟减产乃至绝收,汉武帝就在全国推广耐寒的小麦和豆类。”
“从此,中原的农作物从稻粟,变成了麦豆。”
朱元璋眉头皱起,还有这方面的记录?
陈景恪进一步解释道:“史书上有记载,汉朝初期亩产三四石,可是后来亩产就变成了一两石。”
“就算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农,也只能将产量提高到两石左右。”
“历史上很多人都做过类似研究,陛下应该听说过。”
朱元璋不禁点头,这一点他倒是知道。
从隋唐时期就有人现了这个问题,还有人做过试验,都没有结果。
他作为皇帝,自然关心粮食生产问题,也知道这个差异。
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是度量衡的差异问题。
当时的度量衡比较小,所以亩产显得高。
但也有人不认同这个说法,坚信还有别的问题。
陈景恪提出的这个说法,确实很新颖。
水稻的产量可不就是一亩两三石吗。
可真相真的是如此吗?会不会是巧合?
陈景恪看出了他的疑虑,就说道:
“陛下不妨着人去翻找一下,定然会有汉武帝推广冬小麦的记录。”
“粮食作物的种植关系国家兴亡,如果不是到了生死关头,没有人会轻易改变农作物。”
这一点朱元璋是很认同的,他推广棉花的前提,是国家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
汉武帝虽然有种种缺点,但绝对不是昏君。
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推广小麦。
难道他说的是真的?当时真的是寒冷期?
陈景恪等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
“寒冷期会导致极端天气频。
比如连年洪涝,连年干旱……而干旱又会带来蝗灾。”
“汉武帝时期,这些灾难可谓是接连生。”
“为了应对这些灾难,汉武帝动军队开挖沟渠,兴修水利……”
朱元璋眉头微皱,这些他自然也知道。
只不过这些天灾,向来被认为是汉武帝失德,天降惩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