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他敏锐地洞察到后周与南唐之间漫长的边境线,尤其是那沿淮河绵延近二千里的地带,最易成为战火的焦点,也最易被搅乱。
王朴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他主张应从南唐的江北地带开始行动,那里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理位置,犹如门户一般,一旦夺下,便可直捣南唐的心脏地带。
他深信,只要成功占据江北,南唐的江南一带就如同失去了屏障,平定起来将易如反掌。
王朴的战略眼光并不仅限于此,他更有着深远的布局。
他设想,一旦南唐被灭,岭南的南汉与巴蜀的后蜀,将不再需要动用大规模的武力,只需一纸檄文,便可令他们望风而降。
这种策略不仅避免了无谓的流血牺牲,更展现了他对时局与人心的深刻洞察。
当南方平定之后,王朴更是预见到幽燕之地将望风归附,那里的百姓与将领将不再抵抗,而是选择顺应大势。
最后,他提出河东的北汉可作为最后一步来处置,等待天下大势已定,再一举降服,从而实现国家的统一与和平。
王朴的这一系列战略构想,不仅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与责任担当。
他的这些主张,无疑为后周的对外扩张与统一战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借鉴。
在深入解析《平边策》的用兵策略时,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原则可被概括为“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
这一策略在军事上体现了一种深思熟虑的智慧,即优先攻克那些防御薄弱、易于攻取的地区,进而为后续的征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先南后北的顺序也体现了对地理、政治和军事形势的深刻洞察,确保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扩大势力范围。
这一策略的制定,充分说明了柴荣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依靠勇气和决心,而是具备了一整揽子统筹策划的深谋远虑。
他并非盲目地想到哪里就打到哪里,而是根据《平边策》的指导,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柴荣在实际对外用兵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生搬硬套《平边策》的策略。
相反,他根据平天下的实际进程,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战略部署。
这种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正是他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体现。
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准确地把握时机,果断地做出决策,确保自己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这种策略的调整和优化,不仅体现了柴荣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刻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深知,平定天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
因此,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战略部署,以确保自己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相关人物介绍:王朴(906年-959年4月25日[1]),字文伯。
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五代时后汉、后周名臣。
王朴幼时颖悟,好学擅文。
后汉乾佑三年(950年),登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
其后见政局日乱,便审势东归,避乱免难。
广顺元年(951年),担任镇宁节度使柴荣(后周世宗)的节度掌书记。
柴荣即位后,王朴累官至枢密使、检校太保。
他首先献《平边策》,主张“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先取江淮,再逐一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最后平定北汉。
这一策略对后来宋太祖的统一计划有较大的影响。
后主持规划开封城的扩建,还负责修订历法、考证雅乐,深受柴荣重用。
二人相知相得,被后世推为五代君臣之首[2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