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开篇那座假想的城镇,从生机勃勃变得死寂。
大量情感化的语言,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忧虑。
哪怕因为语言,并不能完全读懂每一句话,刘二明依然感到,自己的情感和书里那座假想的小镇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第二、
第三章开始,梳理多了,从《寂静的春天》的第二章开始,刘二明便沉浸在了大篇幅的基本知识科普中。
书中不仅有他熟悉的化学知识,还涵盖了生态学、昆虫学等领域的内容。
尽管许多知识点他早已了然于胸,但再次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学习,却让他感到新奇而充满乐趣。
刘二明是个聪明的孩子。
尽管性格可能有些执拗,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一点就通。
读完这本书第三章,刘二明已经猜出了,为什么高老师极力推荐他阅读这本书的深意——尤其是在他表现出对温云茵这个小说作家一点点蔑视之后。
从《寂静的春天》里。
刘二明实打实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令人身临其境的叙事手法、大量真挚的情感化的语言、通篇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
读这本书之前,刘二明对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知之甚少,也不了解米国二战后的社会环境。
但《寂静的春天》却让他仿佛穿越回了二战后的米国,从情感上感同身受。
高老师在电话里让他思考的问题,“比起同时期的科研论文,为什么这本书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刘二明心想他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寂静的春天》不只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部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
刘二明又想起,在三中集会中,校长等校领导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身为三中的学子,要站在高处思考。”
这其实又是三中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
人在高处站久了,不光会高处不胜寒,也可能习惯了高处的风景。
习惯了高处的风景,就可能忘记低头,忽略了更广阔的、却没那么高的一片大地。
会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应当。
就比如现在的刘二明。
他拥有卓著的学习化学的天赋,平日里接触到的同学,都是运夏市这个省会城市最优秀的那一批。
即便在10班,尽管10班的“混子”
不少,但10班“混子”
们的差,也只是相对三中这所重点中学的平均水平而言。
如果把10班成绩最差的几个学生放进市里那些每年考上本科人数仅为个位数的高中,他们也能成为尖子生。
在精英主义教育的熏陶下,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殊不知,那些不属于三中精英的人,那些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甚至初中都无法顺利毕业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沉默的大多数。
对于三中学生来说,理解多氟烷基为什么对人体有害、为什么要杜绝违规排放,似乎是一个逻辑直接又简单的问题。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却并非显而易见。
合适的引导媒介,往往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或者说,是王伟和刘二明希望,广大普通民众能够理解他们的动机,正视他们的身后对抗瑞宜化工厂,极其身后的势力。
赵华枫即将发表的调查报告,虽然可以使用少量煽情的文字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但调查报告毕竟还是要基于事实和数据。
这时,通俗文学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简单直白的叙述方式,能和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而非仅仅干巴巴地罗列数据,或者讲大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