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新奉县位于偏远的地方,四个大镇都没有镇学,只有私人的书院或是请私塾先生教学。
在一些经济富庶的地方,经济好的乡镇上会有镇学。
郑山辞不贪多,他只想修一个镇学。
他对四个大镇的了解还是不如江主簿跟谭和,郑山辞让旺福去把这两个人请过来。
江主簿跟谭和进来后忙不迭见礼。
“我想修一个镇学,你们认为修在哪个镇比较好?”
江主簿找文吏拿了地图过来,他想了想,“修到吴镇吧,吴镇在津兴镇跟东安镇的中间,距离花镇上有点远,不过谭和已经把水泥路修好,从华镇去一趟吴镇大约一个时辰左右。”
那就是两个小时了。
谭和得知郑山辞想修镇学后,心里已经是大为震动。
“郑大人,镇学跟县学是一样的性质,那就是县衙办的书院了。”
郑山辞点点头,“镇学主要是教一些基础的学识,学费跟食堂方面我还在想,还有我想修宿舍。
有的孩子离家太远了,可以住在宿舍里。
要是勤奋一点,镇学放假时还能自己去打点零工。”
郑山辞不是一拍脑袋的想法,他早在去县学后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只是当时县衙账本上的银子还不够。
现在修路已经修好了,水渠也修好了,被工房的人命名为月渠。
现在县衙不需要再支出水渠跟修路的钱了,他可以用这些钱来修一座镇学。
郑山辞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管能不能考取功名,多读一点书能认识县衙的告示,能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习认字写字,学习简单的计算可以去做账房,也可以去给别人写信赚钱。
如果是因为没有读书的途径断绝了他们读书的可能,郑山辞想把这座桥架起来。
以后读书怎么样是他们自己的事,但修镇学让他们能读书,是县衙的事。
翌日郑山辞就让工房去吴镇选地动工。
郑山辞还把刘教谕请了过来,询问他的建议把学费和膳堂的费用定为多少才合适。
刘教谕冲着郑山辞拱手,“敢问郑大人县衙的府库是否充盈?”
郑山辞点头。
刘教谕:“那请郑大人把学费定为一两银子,膳堂的定价我不敢置喙。”
郑山辞应下来。
膳堂的价格,郑山辞也往低的定,最低的价格是一碗白饭加一碗素菜需要两文钱。
郑山辞还设了奖学学子的规则,这样可以更加鼓励他们读书,也能在生活上更好的帮助他们。
晌午郑山辞在膳堂用完饭就回内室休息了。
衙役们谈论起来,“看见工房的人又走了。”
“听说是去修镇学。”
“真的,我们县要有镇学了?”
一个衙役惊喜的说。
“我看见他们朝吴镇的方向去了,这镇学修在吴镇。”
有几个吴镇出身的衙役面露喜色。
“我记得你家的孩子才三四岁,到时候可以送到镇学上去读书了。
镇学是官学,这学费比去私塾便宜多了。”
“我晚上回去就跟媳妇商量。”
衙役这般说,还盘算着以后要少花点钱,多攒点钱给家里的孩子读书用。
这读书除了学费,还有其余的地方要花钱,不多攒点钱供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