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小说

第一章 万历皇帝 5(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但从制度上来说,这种做法实有暧昧不明之处。

大学士原来属于文学侍从之臣。

由于殿试时文理出众,名列前茅,就可以进入翰林院,给予博览群书的深造机会。

翰林几经升转,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就可以被任命为大学士,供职于文渊阁,其职责为替皇帝撰拟诏诰,润色御批公文的辞句。

由于文渊阁是皇帝的文书机构,和皇帝最为接近,在不设丞相的情况下,这个机构的职权就由于处理政事的需要而越来越大,大学士一职也变成了皇帝的秘书而兼顾问,虽然他们并不负有名义上的行政责任。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内阁大学士为3至6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然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情况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皇帝在圣旨中也明确规定他们的职责是辅助元辅办事。

大学士之中有了主次之分,造成了今后朝臣之间的更加复杂的纠纷局面。

本朝这种以阁臣代行相职的制度,来源于开国之君为了巩固政权而做出的苦心设计,目的是使皇权不被分割,也不致为旁人取代。

这种皇帝个人高度集权的制度在有明一代贯彻始终。

从理论上讲,皇帝的大权不应旁落,但这种理论并不总是能和实际相一致的。

万历皇帝9岁临朝,又如何能指望他乾纲独断,对国家大事亲自来做出决定?多年之后,万历皇帝回顾当时的情形,也会清楚地记得他不过是把大伴冯保的指示告诉元辅张先生,又把元辅张先生的票拟按照大伴冯保的建议写成朱批。

对于年幼的万历皇帝,张、冯两人都不可或缺。

但在他冲龄之际,自然也决不可能预见到内阁大学士和司礼太监的密切合作,会给今后的朝政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一般人往往以为明代的宦官不过是宫中的普通贱役,干预政治只是由于后期皇帝的昏庸造成的反常现象,这是一种误解。

诚然,有不少宦官出自贫家,因为生活困难或秉性无赖而自宫,进入内廷。

但如果把所有的宦官统统看成无能之辈,不过以阿谀见宠,因宠弄权,则不符事实。

从创业之君洪武皇帝开始,就让宦官参预政治,经常派遣他们作为自己的代表到外国诏谕其国王,派遣宦官到国内各地考察税收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中叶以后,宦官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皇帝每天需要阅读几十件奏章,这些奏章文字冗长,其中所谈的问题又总是使用儒家的传统观念和语言来加以表达,很不容易弄清其中问题的主次和它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还夹杂了极多的专门名词和人名地名。

所以皇帝必须委派五六名司礼监中的太监作为“秉笔大监”

,由他们仔细研究各种题本奏本,向自己作扼要的口头汇报。

秉笔太监阅读研究这些奏章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花费很多的时间,他们轮流值班,有时要看到夜半,才能第二天在御前对奏章的内容作出准确的解释。

经过他们的解释,皇帝对大多数的奏章就只需抽看其中的重要段落、注意人名地名就足够了。

皇帝阅读过的奏章,通常都要送到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票拟批答。

从道理上说,皇帝可以把大学士的票拟全部推翻而自拟批答。

但这并不是常见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表示了他对大学士的不信任,后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会被迫辞职。

按本朝的传统原则,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如果没有特殊事故,大学士决不轻易撤调,所以上述情况是必须尽量加以避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目录加书签
新书推荐

民国谍影轻狂小毒妃逃荒:她从空间掏出千万物资洪荒人祖,开局加入聊天群不计其庶不灭战神农民小仙医我在天庭做仙官农门团宠:泼辣娘子福运绵绵斗罗:武魂假面,我帝骑无限魂技星空炼神我能进入仙侠世界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我在士兵突击当特种兵民国之铁血少帅夜的命名术我能升级地球剑道通神悠哉兽世:种种田,生生崽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他看见你的声音我家老婆是娇气包末日乐园小阁老一切从宝芝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