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
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
如果道德上的争执持久不能解决,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迟早必导致于战争。
今日全世界处于原子武器的威胁下,我们讲学不得不特别谨慎。
在这种情形下看来,一国两制不仅是上天给中国人的一种难题,也是给中国的一种测验。
道德虽高于法律及技术,但是要提出作争论的根据时,则要在法律及技术之后提出。
不能经常提出,也不能在细微末节内提出。
我写《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和富路特先生作序的时候,还没有听到一国两制的说法,所以富先生还只说“极需要采取东西两方的经验”
。
而今日中国立即准备在十多年后收回香港,势必为大陆文化及海洋文化中的居间人。
我在书中自序里说及“给中国留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至此已经更现实化,其期待也更迫切。
我离开中国已经36年,于1974年入美国籍,在个人讲,能在有生之日看到中国能在国际场合中扬传统的“继绝世,举废国,柔远人,来百工”
的精神。
并且我自己能够在文字之间,稍尽绵力,增进各方的了解,也是以前没有料到的好事。
写《万历十五年》的目的,当然不是以让中国“丢丑”
为目的,反对狭义的道德观念也是对中外一体而言。
因为我自己生活的经验觉得中外两方不是没有正义感,但是正义感放在局部的场合下使用,可能与初心相违。
人世间很多残酷的事都用道德的名义去施行,也是中外古今一律。
这篇文章以扬积极性的精神为主,也用不着再一一举例驳正。
我这几十年在海外得到的一个重要经验,则是西方文化有一个重要长处,即是在犹太教及基督教传统里面承认人类有经常做错事的根源,其称为(origina1sin),也不能说它就是“性恶论”
,和儒家的“性善说”
相反。
孔子说:“观过,斯知仁矣。”
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也都是不待外间逼迫,自己承认过失。
有这种认错的精神,也就表示人类有向善的趋向。
这中外共通之点,我觉得今日很可以做广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可以做世界历史的中心思想。
狭义的道德观念基于狭义的宇宙观,就是武断地说出世界的根源如是,它的结局也必如是。
这往往明为真理,实际带有自私的见解,并且预先摆下了一个蛮不认错的想法,其容易走极端,可以以希特勒的人种学说窥见之。
qu9.。
qu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