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小说

第355章 胡朝汉臣(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基本上就是朝官的天花板。

西晋司马炎篡位时,因为出力的大人物太多,朝廷现有职务不够分配。

于是,司马炎另辟蹊径,在三公之上,又叠床架屋,设立了太宰、太傅、太保三个官职,称三上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而崔浩的职务,正是三公之一的司徒。

比他父亲和先祖的司空,排序更前一位。

早年,崔浩被拓跋珪赏识,担任其秘书郎,后转着作郎。

拓跋嗣时代,他被提拔为博士祭酒,封武城子爵位。

在皇帝向他征询太子人选事宜时,崔浩极力举荐长子拓跋焘。

拓跋焘得立太子后,崔浩成为东宫太子府辅臣,太子太傅。

太子太傅不是三上公的太傅。

不过,朝中许多人都直呼崔浩为“太傅”

,以示尊崇。

拓跋焘继位后,崔浩作为拓跋嗣遗命的六大辅臣之一,是唯一的汉人。

他得到拓跋焘更大重用,官拜太长卿,晋爵东郡公。

在皇帝拓跋焘看来,这位比自己年长近30岁的老臣,是爷爷、老爹留给自己的良擘。

有据可查的是,他有几次力排众议的建言,对国家命运起了关键作用。

第一次是在“迁都之争”

时。

从东汉到东晋、南北朝时代,在气候学上,是北半球“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的特点是:气温比正常年份,平均要低几十度。

最极端情况时,渤海湾都会结冰封冻。

面对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北方民族、部落,会拼了命地尽量南下。

明元帝时,415年,朝廷太史令于亮、苏坦等人,引经据典,联合一帮大臣,劝说皇帝迁都邺城。

即后世河北邯郸。

崔浩则与成德侯、特进太医令周澹二人极力劝阻。

最终皇帝没有选择迁都。

后来事实证明,那次不迁都是正确的。

因为,当时魏国南部的许多民族部落,表面臣服于拓跋鲜卑部,但实际上还是持观望态度,有各种备选方案。

如果魏国那次选择南迁首都,便会在南部各族人面前暴露拓跋鲜卑部军队人数并不太多的底细,有可能引致各族、尤其是汉族人生出反叛之心。

而且,魏国首都南迁后,北部防御减弱,北方柔然大军必然趁机拼死南侵,魏国在北方难以组织有效反击,北方很可能落入柔然人之手。

那样一来,魏国能否守住新都邺城也难说。

公元416年,南朝宋国皇帝刘裕攻打后秦,准备进取关中时,向魏国借道黄河行军。

魏国满朝反对,只有崔浩表示应该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凡人之我为厉天尊绝色魔妃倾天下都市至强者降临掌门人不高兴创始道纪枪炮领主武炼巅峰我为王大秦第一熊孩子天灾,我靠百亿物资成末世大佬我在黄泉有座房玄德综武:七侠镇说书,开局结拜乔峰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全家打入冷宫?听崽心声后杀疯了巫界术士无敌天子【快穿】满级祸水成了小可怜无限之配角的逆袭史上最难攻略的女BOSS武道成圣:从皇家禁地开始民间风水怪谈超级鉴宝师女魔头只想攻略她师叔洪荒:我,龙族老祖,绝不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