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五一七小说】地址:https://www.5117link.com
他认为:刘宋与后秦交战,对魏国是好事。
魏国最好先支持刘宋国拿下关中,然后去刘宋国手中抢夺关中。
这比从后秦手中取关中要容易得多。
因为关中是后秦命根子,而对刘宋国来说只是偏远故土。
前者会为了关中拼命,后者则不然。
皇帝拓跋嗣没有采纳崔浩等人意见,而是出兵阻扰刘裕进军。
结果,魏军遭到刘宋军“却月阵”
重创,并没阻挡刘宋军计划。
后来,关中被刘宋国攻克。
不久,匈奴胡夏国发兵争抢关中,果然没费太大劲就得手。
仅仅这点即可证明,崔浩的判断非常正确:从刘宋手中取关中,难度小得多。
公元424年,拓跋焘刚继位不久,刘宋国与胡夏国联合起来,从南面、西面进攻魏国。
在确定重点打击对象上,魏国朝臣一面倒,都表示要全力对付南方刘宋国。
又是崔浩独树一帜,分析利弊得出结论:对南防御、对西强攻策略最佳。
拓跋焘采纳崔浩建议,率大军亲征,攻下胡夏都城“统万城”
,占领了胡夏国大片国土。
刘宋军却没作出太大反应。
这次崔浩又判断对了。
之后,崔浩坚持的几件事,也非常正确,而且都是拓跋焘亲眼见证的:公元429年,在痛揍柔然或胡夏选择上,崔浩选柔然。
皇帝采纳崔浩建议,大军出征柔然,结果大胜。
柔然被赶到漠北深处。
从此再不能对魏国形成大的威胁。
最公元439年,在是否讨伐北凉问题上,崔浩与中书侍郎李顺针锋相对,坚决主张收拾北凉。
拓跋焘采纳崔浩建议,出兵一举覆灭北凉。
后来审讯俘虏得知:李顺早已被北凉收买了,成为内奸,一直在魏国与北凉间玩无间道。
至此,北方统一,五胡十六国时代结束。
只剩南朝宋国与北朝魏国对峙。
……凡此种种,从拓跋珪到拓跋嗣、再到拓跋焘时代,崔浩的功勋不断积累,地位越来越高。
直至仅次于录尚书事的太子拓跋晃、成为次宰。
只不过,崔浩老来放松警惕性,冒险主持编撰“国史”
。
并且,他在谄媚小人撺掇下,沽名之心泛滥,将“国史”
刻于石碑,置诸公道之旁,供世人观瞻。
他的这一举动,给自己招来灭族之祸。
:()幸好遇见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